順德華僑中學擴建工程中標方案
項目地點佛山市順德大良區(qū)
用地面積66436㎡
建筑面積52000 ㎡
在城市叢林、高密度校園里,留給孩子以想象力與創(chuàng)造力空間。自由、不被定義、不同的可能性、留白與再創(chuàng)造。
鳥瞰效果圖
由深圳市觀筑建筑交流發(fā)展中心組織的《順德最美校園行動計劃》第一季的四個公開競賽項目中,華僑中學擴建工程項目處于順德市中心,用地橫跨了城市道路,也許是唯一需要著重考慮其自身與城市關(guān)系的項目;在單個地塊上,其功能也最為復雜,密度和容積率也最大,高度限高50米。種種條件,都突破了以往校園建筑的要求。這也正是我們在對四個競賽場地的實地考察后,最終選定華僑中學擴建工程進行設(shè)計的原因。經(jīng)過兩輪專家評審,最終我們的方案中選并將被實施。
沿街低點效果圖
華僑中學坐落在大良新城區(qū)德勝廣場中軸線的東側(cè),居順德政治、金融、文化中心,背倚順峰山,前臨德勝河,區(qū)政府、檔案館、檢察院、演藝中心、圖書館、博物館環(huán)列四周。由于周邊教育資源緊缺,順德區(qū)委區(qū)政府決定推進華僑中學校園擴建工程,辦學規(guī)模由原36班擴大到 72 個教學班,以解決學位緊缺問題,打造地方文化品牌,帶動區(qū)域文化教育發(fā)展。
鳥瞰效果圖
各種尺度的室外活動空間及圖書閱覽空間被設(shè)置在不同的樓層,通過天橋和戶外共享平臺將其串聯(lián)起來,多重功能堆疊咬合,形成了連續(xù)、立體的多層次活動空間,校園空間的傳統(tǒng)理念和類型被重構(gòu)。
綜合樓立體、開放、共享概念
教學綜合樓
綜合樓面向新的市民服務中心和公共綠地,功能復合多樣,場地面積6888平方米,高達4.0的容積率,50m限高,如何在高密度校園創(chuàng)造尺度宜人、富于創(chuàng)造力與想象力的新校園空間,對各方參賽者來說都是極具挑戰(zhàn)的。我們首先對綜合樓復合性功能、消防問題以及學校停車急缺問題進行全面梳理,提出通過天橋、底層架空平臺、空中花園、連續(xù)樓梯形成多層次、多地面活動空間的概念。底層通透架空活動層橫向貫穿場地,形成“開放共享的中庭綠谷庭院”,通過臺階、斜坡、樓梯、錯落連廊形成綿延、富于探索的“書山綠徑”,打造尺度宜人、立體社交空間格局。
綜合樓趣味地景活動空間
新校園空間對于學生的教學與培養(yǎng)不僅限于教室課堂,學生的德育、智力、體育、美育,語言能力、動手能力、社交能力、對自然探索及自我意識的探索,從學生的尺度出發(fā),在底層架空層與空中花園打造一系列自由開放的公共空間、多功能廳、藝術(shù)展覽及階梯大講堂、樹下讀書角、攀爬坡、綠谷花園、環(huán)形休閑跑道及屋頂綠化種植,形成多層次活力運動圈。
綜合樓立面
綜合樓面向城市沿街面通過穿插堆疊的活動盒子、架空平臺、開敞式樓梯、大臺階形成貫穿首層至空中圖書館的“紐帶”,鼓勵學生隨時隨地自發(fā)性進行交流,鼓勵對空間進行再創(chuàng)造使用。
綜合樓圓形庭院充滿東方韻味
圓形庭院形成貫穿架空層的核心空間,置入微地形景觀空間及趣味圓筒空間,從傳統(tǒng)園林提取元素,并以現(xiàn)代的語言傳遞東方韻味,形成學生日常生活、交流、探索的趣味空間。
綜合樓活動庭院
宿舍樓校園入口透視圖
食堂及宿舍樓活動平臺
食堂宿舍綜合樓
食堂宿舍綜合樓呼應校園主軸線和場地,形成三角形總圖關(guān)系,與學生宿舍分別設(shè)置,兩者功能互不干擾,通過二層平臺聯(lián)系形成整體,正立面通過簡潔的玻璃面和遮陽格柵,形成面向操場夜晚朦朧的”燈塔“。通過外掛樓梯及大臺階,將食堂屋面活化為籃球場及活動場地,增加師生運動休息空間,并緩解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。
食堂及宿舍樓立面效果圖
食堂及宿舍樓入口效果圖
食堂及宿舍樓鳥瞰